學位類別: | 208 工學博士學位 |
一級學科代碼與名稱: |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二級學科代碼與名稱: | 080524 生物材料學 080525 礦物材料學 080502 材料學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520 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 0805Z2 粉末冶金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0805Z5 計算材料科學與虛擬工程 080521 材料計算科學與虛擬工程 080522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Z1 複合材料 0805Z3 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23 材料摩擦學 0805Z4 新能源及電子信息納米材料
|
執行開始--終止年級: | 2013--2015 |
製訂二級單位: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yabovip登录
|
一、 學科概況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屬於工學門類的一級學科,它以數學、力學以及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為基礎,是一個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應用科學以及工程學。主要研究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合成與加工、性能、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規律,並研究材料的生產過程及其技術。上世紀6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發展推動了對物質結構、物性和材料本質的研究和了解,冶金學、金屬學、陶瓷學、高分子科學等的發展推動了對材料的成分、製備、結構、性能及其相互關係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有是材料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類材料具有相似的學科基礎、學科內涵、研究方法與研究設備,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但在微觀上需要對具體材料進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宏觀上需要對各類材料進行全麵了解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逐步形成並迅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和豐富,充實了人們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推動和促進了眾多工程學科的進步。
yabo亚博登录首页
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我國有色金屬與粉末冶金領域以及軍工新材料重要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1954年開始辦學,1982年首批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1992年獲準設立博士後流動站,1997年首批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7年被教育部評定為一級重點學科,本一級學科所覆蓋的3個二級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均為國家重點學科。依托本學科建立了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粉末冶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有色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南省有色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學科基地麵積達400餘畝,總資產達3億餘元,一次可容納400餘名學生參與科研和實踐。這些雄厚的硬件建設為本學科開展研究生創新教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和良好的平台。
本學科集結了國內最強的有色金屬和粉末冶金科學研究隊伍。粉末冶金學家黃培雲院士,料科學家左鐵鏞院士,材料科學家黃伯雲院士,壓力加工專家曾蘇民院士,物理冶金學家與相圖專家金展鵬院士是本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在老一輩科學家的指導和培養下,一批頗有學術成就的中青年專家,包括“國家級人才”4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等,已經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脫穎而出。本學科擁有一支50餘人的博士生導師隊伍,其中留學歸國人員占50%,教師隊伍中增加博士學位獲得者占80%,師資知識結構包括金屬材料、粉末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和凝聚態物理等。
本學科累計完成了500多項科研課題,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18項,國家級教學獎2項,省部級獎和其它獎勵260餘項。其中,《乙種分離膜製造技術》獲國家發明一等獎,《高性能炭/炭航空製動材料的製備技術》獲國家發明一等獎,《高性能飛機用粉末冶金刹車材料的製造技術 》獲國家發明二等獎,這些成果為中國的兩彈一星、戰略導彈、新型戰機、核潛艇等重大的國防工程做出了重大貢獻,多次榮獲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嘉獎。黃培雲院士為我國粉末冶金學科的創始人,建立了粉末冶金壓製與燒結理論,發展了粉末冶金材料理論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黃伯雲院士主持的國家計委重大項目碳/碳複合材料航空刹車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掌握碳/碳複合材料刹車副製造技術的國家;金展鵬院士長期從事相圖計算與相變動力學研究,發展了合金相的熱力學模型,他提出的高效研究相圖的擴散偶微區成分分析方法被國際材料學界譽為“金氏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本學科重視以科學研究帶動創新教育。近年來本學科承擔了大量“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攻關、高新工程、軍工預研、軍工配套等國家科研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
近年來,根據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本學科點又自主設置了複合材料、粉末冶金、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納米新能源與器件、計算材料科學與虛擬工程5個二級博士點學科。
二、培養目標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製度,熱愛祖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有獻身科學的強烈事業心和創新精神,具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能力;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係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現代分析測試手段;具有強的獨立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研究或工程技術上做出創新性成果;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強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三、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
序號 | 研究方向代碼名稱 | 研究方向英文名稱 |
1 |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2 | 080502 材料學 |
|
3 | 0805Z2 粉末冶金 |
|
4 | 0805Z4 納米新能源及電子信息材料 |
|
5 | 0805Z5 計算材料科學與虛擬工程序變換 |
|
6 | 0805Z1 複合材料 |
|
7 | 0805Z3 先進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 |
|
8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
|
四、學習年限、課程學習時間與培養要求
博士學位研究生在校學習時間為3~6年,實行彈性學製,允許分三階段完成學業。博士生課程學習時間為20周,要求修滿的總學分在18學分以上,並要求在資格考試前完成所有課程學習。跨學科和同等學曆考取的博士生必須補修所考取學科碩士生階段的專業基礎課2門以上,補修課程計算學分,但不在博士生應修滿的規定學分之內。一外非英語者,應將英語作為二外必修。參加《學術研討》、《形勢與政策》課的時間為2年以上,考核合記學分2學分,才準予答辯。參加學術交流(含: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學術報告)20次以上,在讀期間至少做一次學術報告或至少參加一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博士研究生根據個人培養計劃按學期選修課程,每學期選修的總學分全脫產研究生不超過17學分(不包括培養環節的學分)。博士生課程學習應在資格考試前完成。
直博生學製為4-6年、碩博連讀研究生的學製為5年,實行彈性學製,在學的最長年限為8年,其中課程學習時間約為60~70周,總學分在44學分以上,其中博士階段的學分在18學分以上,碩士生階段的學分在26學分以上。直博生、碩博連讀生允許分三階段完成學業,參加《學術研討》、《形勢與政策》課為3年。
五、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學分要求
課程類別 | 學分要求 | 專業學位課分組 | 學分要求 | 分組說明 |
公共學位課 | 4 | 必修一組 | 5 | 科研方法課 |
專業學位課 | 5 | 必修二組 |
|
|
選修課 | 1 | 必修三組 |
|
|
培養環節 | 7 | 必修四組 |
|
|
補修課 | 4 | 必修五組 |
|
|
總學分 | 17 |
|
|
|
學分說明 |
|
課程設置
課程類別 | 課程號與名稱 | 學時 | 學分 | 開課學期 | 說明 |
01 公共學位課 | 010101102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2 | 2 | 秋季 |
|
01 公共學位課 | 050201101 博士生綜合英語 | 64 | 2 | 秋季 |
|
11 必選一組 | 080501200 材料科學前沿及其研究進展 | 64 | 4 | 秋季 |
|
11 必選一組 | 080501201 材料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及技術 | 24 | 1.50 | 秋季 |
|
40 選修課 | 080501202 計算材料科學 | 32 | 2 | 秋季 |
|
40 選修課 | 080501203 金屬塑性變形與細觀力學 | 32 | 2 | 秋季 |
|
40 選修課 | 080501204 高分子材料科學 | 24 | 1.50 | 秋季 |
|
40 選修課 | 080501206 粉末冶金科學 | 32 | 2 | 秋季 |
|
40 選修課 | 080501207 凝聚態材料物理基礎 | 48 | 3 | 秋季 |
|
45 培養環節 | 000001801 學術交流與學術報告 |
| 2 | 秋季 |
|
45 培養環節 | 000001802 形勢與政策 | 32 | 2 | 秋季 |
|
45 培養環節 | 000001803 博士生資格考試 |
| 1 | 秋季 |
|
45 培養環節 | 000001804 學位論文選題報告 |
| 1 | 秋季 |
|
45 培養環節 | 000001806 社會實踐 | 30 | 1 | 秋季 |
|
課程說明
六、臨床能力訓練、社會實踐、實踐教學
博士生應完成50學時的社會實踐或實踐教學工作。實踐教學工作可以是根據課程講授課程的部分內容、協助指導碩士生等。博士研究生的社會實踐或實踐教學工作應按要求進行考核。
七、學年總結與篩選考核
在每學年放假前,學校組織博士生對一學年來的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成績、科研業績和業務能力等方麵進行一次全麵總結、評定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調整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等級的依據。
每學期對研究生進行篩選,達到退學規定的研究生要根據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進行學籍處理。
八、進入博士學位論文工作資格考試
課程學習達到要求後,博士生必須參加資格考試,通過後才能取得進入博士學位論文工作的資格。
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筆試(可開卷)、口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試部分的內容應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難度.考試包括下述內容:①政治思想品德、行為道德和科研態度;②個人培養計劃的執行情況和課程學習成績;③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現代科學技術方麵的知識和技能;④所在學科和所從事研究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與進展、前沿課題、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麵的了解情況;⑤所具備的科研素質、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
博士學位論文工作資格考試按一級學科統一組織,成立較穩定的考試小組.可安排在第二學期(直博生第四學期)末或第三學期(直博第五學期)初,應提前通知博士生。第二次資格考試仍末通過的博士生應予退學。
九、學位論文選題報告
博士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在通過資格考試後一學期內確定學位論文研究方向,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作公開的選題報告,確定研究課題.博士生查閱的文獻資料應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一般應在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學位選題報告應立足於學科前沿,在理論或技術上能做出創新成果,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或潛在價值。首次選題報告未獲通過者,可在1年內補作。博士生選題報告應在二級學科範圍內公開舉行,可結合學術報告會進行組織。
學位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學位的培養要求.選題報告完成時間規定為半年之內完成。
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管理信息係統”上填寫網絡版《yabo亚博登录首页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選題報告評審通過後,交所在單位研究生管理辦存檔,由研究生助理記載成績。
十、學位論文工作檢查與考核
每年的10月中旬,對進入學位工作的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檢查與考核.工作中期檢查由學院布置,分科研所(係、教研室、科室)組成檢查小組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問題、與預期目標的差距等進行檢查考核。切實解決研究生論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對綜合能力較差,論文工作進展緩慢,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學籍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十一、發表學術論文
博士生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由各學科根據校學位評定委員會通過的《yabo亚博登录首页
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基本要求的規定》製定,並寫入培養方案。
根據學位分委員會要求,博士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者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①發表與學位研究工作相關的學術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3.0及以上;
②在國外刊物發表與學位研究工作相關的研究性論文2篇以上;
③在EI、SCI源刊發表與學位研究工作相關的研究性論文6篇以上。
十二、學位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的體現,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按學校要求用中文撰寫,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必須觀點正確,條理清晰,論據可靠,論證充分,推理嚴謹,邏輯性強,文字通順,表明博士生已經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如博士學位論文應在科學上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學術成果或應用成果,應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經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係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了獨立從事科研工作或專門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從事學位論文的最短工作時間不得少於24個月。
十三、主要參加專家
張新明、汪明樸、劉誌義、劉楚明、徐國富、餘誌明、薑鋒、劉華山、李慧中、李誌成、許曉嫦